近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发布《“十四五”收官之年,看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的文章,文章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重要战略推进情况、重大工程进展成果三个方面解析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从现代能源体系完善、城乡发展统筹推进、绿色发展系统推进到民生工程稳步实施。
文章指出,2023年12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中期评估报告”),中期评估报告中显示了滞后于进度的4项指标,其中两项指标与节能降碳有关,另外一项与节能降碳有间接关系,这三项是:·
1、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节约程度和利用水平,在“十四五”前半程,中国能源消费增速使得该指标完成进度落后于预期。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体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指标,由于“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等因素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进度滞后。
3、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用于衡量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反映了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202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6.5%,相较2020年的87%微降0.5%,离“十四五”规划目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还有差距。
基于此,中期评估报告明确,对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约束性指标,要逐步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实施主要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提高治污科学性精准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中提及了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其中“绿色”理念贯穿始终,体现在开展重要ECO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管控能耗与碳排放,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助力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大力推进大气等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等多个关键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中提及了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其中“绿色”即是开展重要ECO保护修复、严格管控能耗与碳排放,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推进大气等污染防治。
展望“十四五”收官后的发展,工业节约能源改造无疑是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在“十四五”期间,虽然我们在工业节能降碳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部分高耗能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关键核心节能技术和装备仍需突破等。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我们需进一步加大工业节约能源改造的力度。一方面,要持续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监管与约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工业公司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换代,鼓励企业使用先进的节能工艺、技术和装备,如高效水泵、风机、空压机、节能灯、暖通高效机房装置、燃气磁化富氧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强化工业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专业的节能服务机构,为公司可以提供节能诊断、方案设计、技术改造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降低节能改造成本和风险。
此外,还应加强工业节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中国工业节能水平。通过工业节约能源改造的深入推进,不仅能大大降低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是中国工业迈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重要契机。在收官之际,我们要充分总结经验,正视工业节约能源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有力的措施,推动工业节能改造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加大对工业节能改造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向着2035年远大目标稳步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工业力量。